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是最容易见到的化合物。酸在水中能产生H+,能与碱、碱性氧化物、活泼金属、某些盐反应;碱在水中能产生OH-,能与酸、酸性氧化物、某些盐反应;盐在水中能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进步。地球上含碳的化合物很多,在已发现的物质中含碳的化合物占绝大多数,大家把像葡萄糖这种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组成中不含碳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无机化合物,如水、氧化铜、氢氧化钠、硫酸、氯酸钾、氯化钠、硝酸铵等都是无机化合物。大家熟知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少数含碳化合物,因为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与无机化合物很像,大家就将它们归入无机化合物来研究。大家了解活泼金属(如K、Ca、Na、Mg等)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有失去电子达到8电子相对稳定构型的倾向;而活泼非金属(如F、O、Cl等)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较多,有得到电子达到8电子相对稳定构型的倾向。因此,当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活泼金属原子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形成阳离子,活泼非金属原子结合电子形成阴离子,阴、阳离子间通过物理静电用途形成了稳定化合物,大家把这种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除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会形成离子化合物外,带正电荷的原子团(如铵根)与带负电荷的酸根离子(如Cl-、NO3-、SO42-、CO32-)也会形成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碱和盐、活泼金属氧化物等都是离子化合物,在固体状况下,阴、阳离子间由于有较强的静电用途,这类离子均不可以自由移动。

在现在已知化合物中,很多化合物并没有金属元素,而是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当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由于非金属原子都有得到电子的倾向,困难失去电子,也就不会形成阴、阳离子,它们构成的化合物一般被叫做共价化合物,如HCl、H2O、CH4、CO2、HClO(次氯酸)、C2H5OH(乙醇)。通常来讲,酸、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等都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大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HCl、HClO,也有极少部分是由原子构成的,如石英SiO2、金刚砂SiC。[想一想] 1.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肯定是共价化合物吗?[尝试一下] 1.下列物质中,什么是离子化合物,什么是共价化合物?氯化氢(HCl)、硝酸钠(NaNO3)、氢氧化钾(KOH)、葡萄糖(C6H12O6)、硫酸(H2SO4)、氯化铵(NH4Cl)、二氧化碳(CO2)、碳酸钙(CaCO3)、氨气(NH3)、生石灰(CaO)。在离子化合物固体状况中,阴阳离子间因静电用途而不可以自由移动。对可溶性离子化合物而言,将它溶于水中时,固领会溶解消失,其本质是水分子在阴阳离子间渗透,不断拆散阴阳离子,使它们形成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水分子对离子化合物的这种破坏用途,尤如堤坝因洪水冲刷而倒塌,水是值得大家每一个人都需要敬畏的一种物质。[想一想] 2.食盐是一种典型的离子化合物,设计简单实验证明在食盐固体中的离子不可以自由移动,而在食盐水溶液中的离子可以自由移动。(提示:可在家里使用电池、铅笔芯、贺卡中的发光二极管和导线等设计实验)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除在水中可被拆散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外,用加热熔融的方法,也可以破坏阴阳离子间的静电用途,使其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火有哪些用途下,固体氯化钠可被强拆为自由移动的Na+和Cl-,这一过程是工业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备金属钠的首要条件;固体氧化铝(加入冰晶石,减少氧化铝的熔点)可以被强拆为自由移动的Al3+和O2-,这一过程是工业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备金属铝的首要条件。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引发化学变化的一种要紧办法。大多数共价化合物在水中和熔融状况都不可以被直接拆分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只有极少部分的共价化合物如酸分子,可以在水中被拆分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如HCl分子可被水拆散为H+和Cl-,H2SO4分子可被水拆散为H+和SO42-。在水中或熔融状况下,化合物被拆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被叫做电离。离子化合物既能够在水中发生电离,也可以在熔融状况下发生电离;共价化合物中一般只有酸分子可以直接在水中发生电离。也就是酸只在水中发生电离,而碱和盐既可在水中,也可在熔融状况下发生电离。电离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不写条件一般就是指在水中发生电离。H2SO4===2H++SO42-NaOH===Na++OH-NaCl===Na++Cl-[想一想] 3.判断下列化合物能否发生电离,假如可以电离,则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电离过程。氯化氢、氢氧化钡、氢氧化钾、硫酸钠、碳酸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乙醇、葡萄糖。一般,大家把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不可以发生电离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也就是酸、碱、盐和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而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蔗糖、酒精、一氧化碳等化合物,无论是在水溶液中还是在熔融状况下均以分子形式存在,因而不可以导电;酸、碱、盐和金属氧化物可以在水中或熔融状况下发生电离,可以导电。习惯上,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况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况下都不可以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正确地剖析和判断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不是电离、电离生成什么离子,能够帮助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想一想] 4.金属铜能导电,那样铜是否是电解质?[尝试一下] 2.请用干电池、铅笔芯、音乐贺卡中的发光二极管及导线等,设计实验证明食盐、醋酸是电解质,而蔗糖是非电解质。[尝试一下] 3.下列物质中,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氯化氢(HCl)、硝酸铵(NH4NO3)、氢氧化钡[Ba(OH)2]、葡萄糖(C6H12O6)、硫酸(H2SO4)、氯化钡(BaCl2)、碳酸钙(CaCO3)、明矾[KAl(SO4)212H2O](一种可溶性盐)、Al2O3、CO2。[尝试一下] 4.到现在为止,你能从什么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在相同条件下把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溶液、CH3COOH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和氨水分别倒入五只烧杯中,接通电源后灯泡亮度如图所示(现象:接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的灯泡非常明亮,而接CH3COOH溶液、氨水的灯泡相对较暗)。大家了解,灯泡亮度不同代表着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浓度不同,对于相同组成(AB型)的电解质而言,表明水拆解这类化合物成为自由移动离子的能力不同,灯泡亮度越大,被拆解成为自由移动离子的程度越大,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就不同。依据精准实验表明HCl、NaOH、NaCl等化合物在水中几乎全部可以发生电离,而CH3COOH、氨水(NH3H2O)在水中只能部分发生电离,大多数仍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存在离子数目极少,浓度非常低。一般大家把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用===表示;而在水中部分发生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用??表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相同点
都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导电
电离
程度
完全
极小部分电离
溶质
形式
离子
主如果分子,小部分为离子
物质类别
强酸、强碱、大部分盐类
弱酸、弱碱、水等
实例
HCl、NaOH 、KCl、NaHSO4、NaHCO3、BaSO4
CH3COOH、H2CO3、NH3H2O、H2O
电离表示
NaCl===Na++Cl-
CH3COOH??CH3COO-+H+
[尝试一下] 5.在下列物质中,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什么是强电解质,什么是弱电解质,写出对应的电离方程式?①NaNO3 ②Fe ③H2SO4 ④CO2 ⑤Ba(OH)2⑥CH3COOH ⑦NH3 ⑧NH3H2O ⑨AgCl ⑩H2CO3新初中三年级快扫描二维码关注中考网公众号每天推送学习方法,学科要点帮你迎接2020年中考!
